BG大游(中国)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荣誉 BG大游APP下载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服务‧BG大游 中小企业保险计画 投资业务 理财增值 个人服务 信托服务 BG大游平台首页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bg大游集团|黑木香|信托业2024:转型破局中的喜与忧

2025-01-12
返回列表
  •   BG大遊官網入口大遊bg大遊集團中小企業保險BG大遊信託2023年6月起,信託行業遵循新的分類標準開始展業。業內因此將2024年稱作是信託業在“三分類”新規下再出發的元年。回顧這一年,信託行業資產規模創歷史新高,業務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但同時,信託行業也經歷著轉型帶來的陣痛。如何看待信託行業這一年的變化?未來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金融時報》記者近日採訪了本報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邢成。

      邢成:從外部環境看,可以用“五新”來概括黑木香,即“新分類格局”“新監管體制”“新評級標準”“新盈利模式”和“新市場環境”黑木香。在行業變革的推動下,信託行業逐步調整定位黑木香,努力走出陣痛,由轉型探索期走向轉型發展期。信託公司繼續深入挖掘自身資源稟賦,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推動服務生態創新,不斷提升服務意識和專業服務能力,以期盡快實現盈利模式轉變,打造新的盈利支撐體系。

      邢成: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信託行業可以說是實現了轉型破局。信託資產規模在連續9個季度實現正增長的同時,行業業務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從固有資產投資上看,為聚焦主業發展,補充轉型關鍵期資金流,年內有多家信託公司繼續掛牌出售所持公募基金、券商等子公司股權。信託公司通過出售子公司股權“瘦身增肌”,可以更好回歸主業,發揮比較優勢,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

      另外,歷經近6年的風險管控,行業風險底數日益清晰,行業風險基本出清,前期面臨高風險的信託公司多已在重整、接管甚至破產清算中完成了存量風險清理,部分風險信託公司恢復展業;對前期違規資金池及通道業務等的壓降和清退已接近尾聲;對正常經營機構和正常業務而言,“打破剛兌”也已成為行業轉型發展的基本共識。同時,業務分類改革和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也為防範行業風險再次積聚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些均表明,在新的發展環境下,信託行業正主動順應淨值化、標準化黑木香、回歸本源的監管導向,通過聚焦主責主業,增加流動性和靈活性更高的金融資產投資,逐步擺脫傳統非標債權業務依賴bg大遊集團,積極向標品、普惠等監管鼓勵的業務轉型,且成效明顯。

      邢成:一方面,2024年,監管評級結果下發至各信託公司。根據分級分類監管要求,按1至6級對不同信託公司的展業範圍、拓展領域以及創新資質等進行差異化管理,部分創新業務僅允許評級較高的信託公司開展。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年內多次開展線上線下監管指導,通過推動信託公司非標業務組合投資、明確平台業務展業標準、規範理財子公司業務合作,鼓勵長期資金入市以及央企“退金”等舉措,進一步指導信託公司業務的規範開展和轉型bg大遊集團,推動信託公司真正回歸本源,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金融時報》記者:2024年,信託公司在業務創新上積極探索,您認為在哪些方面進展明顯?還有哪些領域尚需努力?

      邢成:總體來看,資產服務信託表現突出,不僅規模增長,服務領域也不斷拓展。除傳統家族信託、資產證券化信託外,家庭信託、薪酬福利信託、破產重整信託bg大遊集團、養老服務信託、預付費服務信託、知識產權服務信託、擔保品服務信託、數據信託等轉型新領域均實現突破式發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行業已有40餘家信託公司累計開展了5366筆家庭信託,總規模達108億元,其中,僅2024年前三季度便成立3293筆,規模70.64億元bg大遊集團,佔比達70%左右;多家信託公司開展了知識產權服務信託、擔保品服務信託、數據信託、養老服務信託,支持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發展,圍繞養老第三支柱,助力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bg大遊集團。慈善信託也在新慈善法實施後迎來了“匝道提速”,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已備案慈善信託數量達2055單,業務規模近80億元。未來,隨著財產登記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地,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然而,喜憂參半的是,雖然在監管支持和信託公司的努力下,信託行業業務轉型進入發展快車道,但盈利模式轉型進度依舊遲緩,主要盈利重任仍由資產管理信託承擔,而包括家族、家庭信託在內的資產服務信託和慈善信託目前仍多處于“賠本賺吆喝”的狀態,甚至為了搶佔市場,部分公司一度進行了惡性價格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行業整體資產規模保持穩定增長,但行業經營業績差強人意。未來,如何在業務模式轉變取得進展的同時,加快推動向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轉變,以支撐信託公司健康高質量發展,仍是行業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邢成:疊加前期資管新規、“三分類”新規以及分級分類監管政策,行業頂層設計將進一步完善,信託本源業務也將在更加精細化、分類化政策的指導和支持下,找到更為清晰的發展路徑,推動信託功能全面發揮。

      一是展業模式差異化。新的市場環境下,以信託業務三大類、25小類為發展方向,不同資質、不同股東背景的信託公司bg大遊集團,將在產業、股東、人才、客戶資源以及市場渠道等稟賦差異化和監管要求差異化下bg大遊集團,進入不同的發展軌道。通過在25小類中選取“N”類業務,打造專業服務領域,以特色化定位開展異質性競爭。例如,部分實體經濟產業背景深厚的機構,可通過探索“信託+產業”模式,以融促產,推動產業更好發展;具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背景的信託公司,則可以通過同業協同、融融結合模式,為投資人提供更加綜合全面的金融服務;保險背景的信託公司可以在養老服務信託等領域發力。

      二是產品定位精品化。相較低價、同質的產品貨架,樹立行業產品品牌,通過優質服務或增值服務,打造出某類產品或服務的“精品店”,將成為下一步信託公司經營發展的共識。例如,在資產證券化信託領域,除基本的特殊目的載體受託服務外,可以考慮能否提供Pre-ABS、投資、承銷、顧問等多元化服務黑木香,實現“服務+投資”聯動;在破產重整領域,除架構功能外,思考能否通過整合資源為重整企業提供共益債投資、並購重組等服務,加速企業紓困;在養老服務信託領域,探索能否提供養老消費、養老產業投資等增值服務;在標品債券、股票投資、股權投資領域,力爭讓業績走勢進入行業前列等,這些都將是未來投資人篩選優質信託產品的重要標準。

      三是能力打造專業化。一方面,人才是第一資源,加快引進培養專業人才,補充行業相關領域專業基礎深厚、專業功底精深、專業能力高超、專業經驗豐富的專家人才,培育“術業有專攻”的業務團隊,以人才的專業化帶動業務向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另一方面,加快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是未來信託在資管行業立足的關鍵。目前,除少數信託公司科技化進展較快外,多數信託公司受制于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基礎仍較為薄弱,難以滿足、匹配“三分類”新規下信託業務向線上化、自動化、智能化、精細化、效率化轉型的需求。後續,行業應繼續加大信息科技領域的投入,重點圍繞資產管理價值鏈推動投研平台化,以客戶為中心推動財富管理數字化,針對資產服務信託提升運營智能化等領域,全面提升信託科技賦能能力,打造信託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四是業務功能復合化。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單一金融功能已難以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和居民財富管理、傳承等需求。未來,信託業應主動發揮財產獨立的制度優勢和靈活的跨市場資源配置優勢,以資產管理信託和資產服務信託並重發展為策略方針,構建“資產管理+資產服務”雙輪驅動增長引擎。通過集成財富管理的制度功能和資產管理的金融功能,實現信託“1+12”的差異化服務bg大遊集團。例如,依託資產管理信託長期培育的投融資和資產配置等金融功能,通過開展養老服務信託、風險處置服務信託、預付費服務信託、家族/家庭信託以及公益/慈善信託等服務信託,整合資源,將信託觸角進一步延伸至傳統領域之外的第三養老支柱、風險資產處置、社會治理、民事服務和第三次分配等功能領域,以復合化功能滿足委託人多元化信託目的,服務于經濟社會的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搜索